體檢時沒尿,多喝水,真的可以嗎?
----尿標本采集中的大學問
作者: 宋明娟
眾所周知,去醫院看病或健康體檢,經常需要做尿液檢查,這就會涉及到采集尿液標本問題。
如果真的遇到沒尿的情況,怎么辦呢?
當場趕緊多喝點水,行不?
醫生會明確地告訴你:不行。
因為這樣做尿液稀釋,會導致化驗結果的偏差。最好在自然條件下,不刻意減少或增加飲水量,這樣的化驗結果才能更準確地反映身體狀況。
關于尿標本采集,您了解多少呢?下面跟著我從尿液標本的采集前、采集中、采集后的三個階段共五個方面來學習一遍:
第一階段:尿液標本采集前
一般醫院都會提供一次性尿杯和尿試管。用于收集尿標本的容器應清潔、干燥、無滲漏。容器的開口為圓形,開口直徑應>4cm,有較寬的底部,適于穩定放置。容器的容積≥50ml,收集24h尿標本容器的容積應為3L左右,收集微生物檢查標本的容器應干燥、無菌。
尿液檢查結果易受外界因素影響,具體情況有:
1.飲食對尿檢影響:如進食蔥、蒜、韭菜、過多飲酒,尿液氣味可受到影響;飲水過多或多飲濃茶、咖啡可導致尿量增加。飲食過度可致生理性糖尿。進食素食和柑橘類水果等及每次進食后可致尿液偏堿性。進食肉類、蛋白質過多、使用排結石藥物(如碳酸鈣)可致尿液偏酸性。
2.運動對尿檢影響:劇烈體育運動,尿中可出現少量蛋白質,血尿。運動出汗影響尿比重。
3.精神因素對尿檢影響:精神緊張、失眠等情況可導致多尿。
4.藥物對尿檢影響:在使用藥物后,會導致檢測結果呈假陽性或假陰性。如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、一些新型抗生素、甲基多巴、卡托普利、苯乙雙胍、氨基比林、痢特靈、核黃素、磺胺類等藥物。
因此,尿檢前應避免劇烈運動、精神緊張;注意合理膳食,保持情緒穩定。尿液收集容器應貼有標簽,核對姓名。如服用藥物,應告知醫生,是否需停藥后留取標本。
第二階段:尿液標本采集
清潔雙手,避免觸及集尿容器內壁。取尿時,最好留取中段尿。留取中段尿10-20ml左右。留取標本時避免污染,不要與大便相混,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。
1.晨尿:晨尿為住院病人留尿的主要方法。清晨起床、未進早餐和做運動之前第一次排出的尿液。為便于檢查準確,檢查前一天睡前少喝水或不喝水,尿液在膀胱內潴留至少4h以上。
2.計時尿標本:在規定的時間段收集的尿標本。收集計時尿標本時,應了解該時段的起始和截止時間,留取前應將尿液排空,再收集該時段內(含截止時間點)排出的所有尿液。計時尿內一般加有防腐劑,具有生物危害性,應先將尿液收集于未加防腐劑的干凈容器內,然后小心地將尿液倒入實驗室提供的含有防腐劑的收集容器中。計時尿多為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及相關代謝物的檢測,須做好總尿量的記錄。
3.中段尿:一般為微生物學檢查項目所需,需要醫務人員參與或指導,盡量在未使用抗菌藥物之前收集。收集標本前患者應先用肥皂洗手或消毒濕巾擦手,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會陰部,女性應分開大,男性應上翻包皮露出尿道口,仔細清洗,用清水沖洗尿道口周圍。在排尿過程中,棄去前、后時段排出的尿液,留取中段尿液約10ml直接排入無菌容器中。
4.嬰幼兒尿標本的收集:對于不能自行留尿標本的嬰幼兒,可使用兒科和新生兒尿標本收集袋作為兒科尿液收集容器,為了防止定植菌污染,建議不超過2小時。
5.女性患者應避免在月經期內留取尿液標本。留取標本前要清洗外陰,避免陰道分泌物、月經血等污染。
6.腎小管濃縮與稀釋功能測定時,需禁水、禁食12h后進行排尿,繼續禁水、禁食1h,留取第13h的尿液進行檢測。
7.留置尿管者留取標本時避免打開導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,要保持尿液引流裝置密閉、防止尿液逆流。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觸碰到收集容器。收集計時尿標本,可以從集尿袋中采集。如患者可走動,應定期排空尿袋,將尿液存放在2℃-8℃條件下。對臥床的患者,將尿袋置于冰袋上。
第三階段:尿液標本采集后
尿液如在室溫放置時間過長會造成尿液成分的變化,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。所以標本采集后最好在30-60min內送檢,最長不超過2小時,并避免強光照射。若不能及時送達,應2~8℃冰箱保存冷藏或添加防腐劑,但均不能超過24h。
尿標本送檢時應有尿液分析申請單或條碼,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、采集方法、采集日期時間、臨床初步診斷(需注明有無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)、患者是否攝入過量的水以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等,利于實驗室人員接收。
由此可見,小小尿液標本采集卻蘊含著大大的學問?,F在您瞧好了嗎?
參考文獻:
[1]尿液標本的收集及處理指南Ws/T348-2011
[2]尿路感染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診斷WS/T489-2016
[3]《醫學檢驗標本采集原則》檢驗醫學網
[4]《醫院感染管理學教程》
[5]《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四版》
★★★★★
看完記得分享哦